在涂料行业历经周期波动、市场格局加速重塑的当下,总有一些企业凭借对品质的坚守与对趋势的敏锐,在转型中开辟新局。裕彩科技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
从河南起家的工程老兵,到布局全国的综合性涂料企业,再到如今向渠道市场全力突围,董事长贾西磊带着对行业的深刻洞察与自我革新的勇气,正带领裕彩科技书写着一场“以质为锚、以变破局”的转型答卷。
近日,在裕彩科技周口智能化生产基地,贾西磊接受了看涂说话专访,分享了企业二十余年发展的沉淀与突围的思考。晚走的渠道路,反而成了裕彩科技后发先至的优势。
品质筑基:从“优等品”到全链路闭环
“做涂料,首先要对得起‘品质’二字。”谈及企业发展的根基,贾西磊的语气坚定而从容。这份底气,源于裕彩科技从起步便锚定的高标准——裕彩自2006年创立以来,早在水包砂上行的2018至2019年,便以天然彩砂、进口助剂与优质乳液为核心原料,在行业普遍满足于“合格品”的阶段,就成为率先冲击“优等品”标准的标杆企业。
“国内能达到优等品的企业不多,我们不仅要达标,更要让品质贯穿全链路。”贾西磊解释道,裕彩的品质管控绝非单一环节的严苛,而是从选材、生产到交付的闭环管理:
周口基地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“零人工干预”的精准配比,西安、成都、云贵川等区域生产基地保障就近供货的稳定性,与权威检测中心的深度合作则让每一份检测报告都成为“品质身份证”。如今,冠晶石产品的升级更是将这份追求推向极致——通过天然彩砂与优质乳液、进口助剂的科学配比,在装饰性与耐用性上实现双重突破。
这种对品质的执着,在行业波动期更显珍贵。当房地产下行倒逼工程企业转型时,裕彩积累的“工程级品质”成为破局的关键:十环认证、3C认证、ISO体系认证等权威资质,既是对环保与安全的承诺,更是向渠道市场递出的“信任名片”。
“品质不是成本,而是穿越周期的底气。”贾西磊说。
布局谋势:织网服务扎根市场
“做市场,既要抬头看天,也要低头走路。”在贾西磊的战略蓝图中,裕彩的全国布局始终遵循“生产基地+运营中心”的双轮逻辑,既筑牢供应链根基,又让服务触达市场末梢。
从2013年西安基地投产,2018年周口基地启动,再到成都、贵阳、云南等西南、西北生产基地的落地,裕彩的生产网络始终与市场需求同频。
“智能化生产是底线,区域化布局是关键。”贾西磊坦言,涂料产品的物流成本与时效要求,决定了“就近生产、快速响应”的重要性。如今,周口基地的全智能化生产线可实现真石漆、多彩涂料的规模化量产,而分散于全国的生产基地则形成“300公里服务圈”,将交货周期压缩至48小时内。
与生产基地相呼应的,是密布于湖北、湖南、山东、河北等地的运营中心。“运营中心不是办事处,而是扎根当地的‘服务枢纽’。”贾西磊形象地将其比作“最后一公里的毛细血管”——菏泽、潍坊的运营中心服务华东建材市场,沧州的团队深耕华北工程渠道,每个节点都配备技术顾问、施工指导与售后团队,实现“客户有需求,24小时内响应”。
这种布局背后,藏着贾西磊对市场的深刻理解:“农村包围城市不是口号,是让服务贴近群众。”通过“插旗打法”树立区域标杆,以样板房打造实现“客户转介绍”的口碑裂变,裕彩正将工程领域的“大项目思维”转化为渠道市场的“精细化运营能力”。
破局突围:以开放心态拥抱新增长
“转型不怕晚,怕的是固守过去。”谈及从工程向渠道的转型,贾西磊毫不避讳曾经的“教训”——砂包砂产品因“技术封闭”错失推广机遇,让他深刻认识到“渠道的本质是价值共享”。
2024年,裕彩正式启动渠道攻坚,提出“3000吨起步,2025年冲刺5000吨”的目标。这个数字背后,是一场彻底的“基因重组”:打破技术壁垒,向渠道伙伴开放配方工艺与施工技术;整合生产基地资源,提供“定制化产品+标准化供货”支持;依托工程领域积累的专利技术(现有二三十项,每年新增3-5项),为渠道产品注入差异化竞争力。
“工程基因是我们的独特优势,而非包袱。”贾西磊强调,裕彩的渠道策略绝非简单复制同行,而是将工程端的“品质管控经验”转化为渠道产品的“可靠性背书”,将全国布局的“供应链能力”转化为渠道伙伴的“服务保障”。目前,通过“样板房裂变+运营中心赋能”的模式,裕彩已在多个区域实现“一店带一片”的扩散效应。
对于未来,贾西磊的眼神中透着笃定:“河南企业或许与南方同行有差距,但我们愿意低头学习、抬头奔跑。”在他看来,2025年的5000吨目标,不仅是销量的突破,更是“工程+渠道”双轮驱动格局的成型。当品质的根基、布局的骨架与开放的生态相互支撑,裕彩科技正以“后来者居上”的姿态,重构涂料行业的增长逻辑。
从工程老兵到渠道新锐,裕彩科技的转型之路,恰是中国涂料企业在周期中突围的缩影。贾西磊与他的团队用二十余年证明:品质是永恒的通行证,而懂得在坚守中变革,则是企业穿越周期的终极密码。